第48章 科举_不见长安
剑仙不用剑 > 不见长安 > 第48章 科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8章 科举

  店主将两碗水盆羊肉放下不久,陶时就带着胡饼回来了,还未等他坐下,就听到旁边有人高声叫到:“呦,这不是陶志才嘛,又在这骗吃骗喝了?”

  张伟循声望去,只见几个打短工模样的男子,正推着小推车在旁边歇脚,其中一人满脸揶揄,很显然刚才开口的便是他。

  陶时显然与这群人也熟识,动作极为夸张地狠狠往地上啐了一口:“呸,吴老二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,我好歹是个读书人,我凭本事吃到的饭,怎么能叫骗呢!”

  此言一出,立刻引得那群人哄堂大笑起来,陶时也没再理会他们,猴急地一屁股坐下,将胡饼递给张伟,抓起筷子就开始干起饭来。

  卧槽,馕!

  张伟看着手中的胡饼,没想到自己还能看到一个熟悉的东西,新疆的特产烤馕,与后世那种厚实面饼一样的馕相比,这种胡饼稍微薄些,也烤得更焦一些。不过后世的馕都喜欢加洋葱末,这个时代没有洋葱,上面就只撒了芝麻和香料,虽然硬了些,但就着羊汤吃刚好。

  如果说张伟的吃相算是正常的话,那陶时则可以用一句狼吞虎咽、恶狗扑食来形容了,张伟这边一半都还未吃完,陶时就已经将自己那份水盆羊肉给消灭干净了。

  “啊~,舒坦!”陶时满足地呻吟了一声,挽起打满了补丁的袖子,狠狠地擦了一把嘴边的油光和汤汁,随后起身端着碗垛在了灶台上:“店家,再来份羊肉,量大点,别缺斤短两的!”

  等他回来坐下,看着眼巴巴盯着张伟手中胡饼的陶时,张伟主动把另一个胡饼递了过去:“你好歹也是东都学院的学生,怎么跟饿死鬼投胎似的?”

  陶时夺过胡饼,上去就咬了一大口,鼓着腮帮子,含糊不清地说道:“东都学院的那帮人就是群穷鬼,自从国子监(隋唐时国家教育管理机构)搬到长安后,国子监的司业(官职,从四品下,为国子监次官,常设两人)就打着经费不足的名义,克扣了朝廷发给东都学生的补贴,现在更是连饭都不管了。”

  陶时:“我当初来洛阳时家里就凑了十两银子给我,连买笔墨纸砚都不够,要不是我机灵,早就饿死在洛阳街头了。”

  张伟:“那你为何当初不直接前往长安求学呢?”

  陶时翻了个白眼:“瞧你这话说的,是我不想去吗,长安国子监总共只有四百五十个学生名额,那些达官显贵的子弟都安排不过来,哪有我们这些寒门士子的位置。”

  张伟也起了好奇心,继续问道:“那东都学院呢?”

  “东都学院?”陶时摇摇头,叹气道:“自从经费削减后,一切都向钱看齐了,八十三个名额基本都被富家子弟给占去了,像我们这样的都是附生,算不得数的。”

  张伟:“长安的国子监也有附生吗?”

  陶时:“有,多着呢,长安的求贤馆人满为患,挤都挤不进去呢。”

  张伟:“求贤馆?”

  陶时:“安乐公主,也就是长公主开的一家会馆,专门用来接济那些寒门士子的,有时候长公主也会从中选择一些有真才实干之人,推举到朝中为官。”

  “入朝为官,这长公主有这么大的能量吗?”张伟有些好奇的问道,毕竟受古装电视剧的影响,在张伟眼中,公主这种东西,其实并没有什么权力,更多时候只是联姻的工具罢了。

  至于真实的历史中,其实也差不多,某些特别得宠的公主虽然无人敢惹,但也无法轻易干涉朝局和政治,几千年也就出了个太平公主有很高的政治天赋,但最后不还是被唐玄宗李隆基给弄死了,自那之后,历朝历代的公主就基本是当花瓶在养了。

  陶时:“长公主打小就颇受皇上喜爱,这些年更是安排了不少亲信党羽入朝为官,在朝中也颇具势力。”

  张伟:“既然如此,你为何没去那求贤馆,反而跑到东都学院来了?”

  “人太多,没挤进去。”说到这,陶时压低声音说道:“长公主乃一女子,所作所为野心太甚,她不会有好下场的,我为啥要上一条注定会沉的船?”

  “陶兄高见。”张伟干巴巴地应了一声,见陶时似乎不想多说,便换了个话题:“陶兄来东都学院求学,是为了科举吗?”

  张伟记得隋朝时便有科举了,只不过隋朝的科举比较坑的一点是,学子想参加科举,必须得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推荐才行,本质上还是世家大族和官宦权贵的游戏。直到唐太宗李世民上位,才更改了这个规定,学子可以自荐参加科举,这才有了李世民的那句“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”,至于那些乡试、会试、殿试,则都是后面历朝历代完善的结果。张伟之所以这么问,就是想看看那位穿越过来的隋炀帝,有没有完善这个制度,以更好的选拔人才。

  陶时:“张兄这话说的,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,那些来求学的学子,哪个不是为了科举,以求得金榜题名,入朝为官?”

  张伟皱眉:“只有长安和洛阳的可以参加科举吗,那地方上学院的学子呢?”

  陶时摇头:“自然也是可以参加的,只不过各郡的学院,推荐名额有限,再加上有些地方路途遥远,那些人怕错过三年一期的科举,便都涌到长安和洛阳来了。”

  张伟:“科举三年一期,一次录取能多少人?”

  陶时:“三百人。”

  “那也不少啊。”张伟点头,这个数字倒与后来的几个朝代相差的不大,毕竟官位就那么多,总不能是个人就安排吧。

  “多么?”陶时则冷笑一声,接着说道:“这三百人里,还要算上世袭蒙荫、权贵推荐和高官门生,张兄觉得留给我们这些寒门士子的位置能剩多少?”

  张伟:“这……”

  陶时似乎有些伤感:“就算你真的金榜题名,没背景没门路,大概率是被安排到文昌阁和翰林院去抄书记史,熬到头发都白了,才能得到一个官位,你说这些寒门士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xbyj.cc。剑仙不用剑手机版:https://m.jxbyj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