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水盆羊肉_不见长安
剑仙不用剑 > 不见长安 > 第47章 水盆羊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7章 水盆羊肉

  汪冬青接着说道:“如此一来,有些药材就不用一口气买那么多,最后用不完也是浪费了,比如这几味药,只需要拿其他的一半就够了。”

  张伟接过药方,沉默地看了一遍,随后起身鞠躬向汪冬青郑重地施了一礼:“多谢先生,兴泰仓数千劳工都会称赞先生的美名。”

  张伟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,毕竟是药三分毒,在不清楚剂量的情况下,吃死人也是常有的事,有汪冬青这么一位专业的医师帮张伟敲定药方,事后省去很多麻烦不说,也最大可能避免了意外的发生。

  “不敢当不敢当,但愿世间无人病,宁可架上药生尘,我只是出于一名医生的良知罢了,”说到这,汪冬青停顿了下,随后问道:“恕我冒昧,我观此方还缺一味药引,不知客人可否告知?”

  “是酒,最好是烈酒,但不可多加。”张伟想了想,给出了答案,因为现代的藿香正气水里面添加的是酒精,这个时代,恐怕只有烈酒能稍微代替下它的效果了。

  汪冬青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:“怪不得,我是说有几味药材相冲,用酒通血脉、行药势,原来如此。”

  说罢,汪冬青拿过一副算盘,在敲打一阵后,又提笔写下了第一批药材所需的药量,在递给张伟后说道:“第一批药材可以先买这些回去,应该够数千人用上七天左右,到时候再视效果考虑要不要继续购买,不过若是大锅熬制汤剂,我联系客人就不要加酒了,避免有些病人本就虚弱,无法吸收,反而影响药效。”

  张伟:“多谢先生,不知需要多少钱?”

  汪冬青又敲起了算盘:“这样吧,客人不介意的话,若是这副药方确实有效果,可以在我们这里抵去一成的折扣,打九折,如此一来,这一批药材便还需要付一百四十五两六百九十一钱。”

  汪冬青停顿了下,又问道:“恕我多嘴,客人打算怎么将这些药材带回去,若是不方便的话,我这边认识一些行脚收药的药贩,出些钱便可帮你带去。”

  张伟:“如此甚好,省的我来回跑了。”

  汪冬青点点头,又拨弄了一阵算盘:“一共是一百四十九两二百三十文钱,客人若是不放心,可先付一半作为定金,另一半我到时让铺里的伙计随药材一起过去,到地方了再收如何?”

  张伟:“那这样,我先付你一百两,剩下的就依你所说,货到付款。”

  说罢,在陶时惊讶的目光中,张伟从贴身的衣物里拿出一个小包,数出十两黄金(一两黄金大致等于十两白银)放在了柜台上。

  陶时:“我靠,你竟然是个有钱人,那你还跟我讲五文钱的价!”

  张伟不屑地瞥了他一眼:“你懂什么,该省省,该花花,你就值十文。”

  陶时:……

  汪冬青喊来账房先生,验过黄金的真伪成色后,拿小称称了重量,确认无误后,开出了一张类似票据的单据给了张伟。

  这种类似交货单的单据盖有回春堂的私章,若是张伟后面没收到货物,是可以拿着这张单据去官府告官的,而另一张副件,因为张伟没有自己的私人印章,便按了个手印上去,同理,若是拿不到后续的钱财,回春堂也可以拿着这份副件去官府。

  待这一切处理完毕,张伟便告辞离去了,而在临走前,汪冬青还送了他一瓶跌打药,让他抹在腰间的伤处,有活血化瘀之用。

  出了回春堂,奔波了一天的张伟方才放下心来,精神一松,就感觉腹中饥饿鲨无比,毕竟还是十七八岁长身体的年龄,加上早晨就食了一碗米汤填肚,现在更觉饥肠辘辘。

  似乎是看出了张伟的想法,陶时道:“是不是饿了,我知道南市有家水盆羊肉,价格优惠量大管饱,你再饶我五文钱,我去买两个胡饼,就着羊汤吃可香了。”

  听他这么一说,张伟口水都快下来了:“那还等什么,走走走,现在就去吃。”

  陶时却慢悠悠地踱起了四方步:“哎呀,这人一饿记性就不好,你容我先想想地方在哪。”

  张伟磨了磨牙,恨恨地说道:“你那顿我请!”

  陶时:“哎,你说巧不巧,突然就想起来了,这边走。”

  待二人到了地方,正巧赶上饭点,不大的店铺里架着一张案板,两口大锅,摆不下的桌子都放到外面来了。

  张伟抢了张桌子坐下,陶时则跑去买胡饼去了。正宗的水盆羊肉是用羊骨和羊油熬制汤底,再将新鲜的羊肉切片下锅,加葱姜蒜小火炖煮两个小时,最后在碗底放上洋葱、香菜,倒入羊肉和羊汤,汤清肉烂,别提有多好吃了。

  不过隋唐时没有洋葱,所以店主往里面放了西域商人贩卖的香料来调味。虽然酷暑时节很多人对于这种油荤之物没有胃口,但看着那腾腾的热气,闻着那浓郁的肉香,张伟馋的口水都快掉下来了。

  毕竟现代人想吃什么直接去超市和菜市场就能买到,真不行还能网购,可在这个年代,先不说老百姓舍不舍得杀,为了延长肉类的保质期,也是想尽办法风干腌制,所以想吃到新鲜的羊肉还真不容易,也就只有长安、洛阳这些大城市,经常有游牧民族来做生意,才能看到成群的牛羊了。

  店主将两碗水盆羊肉端来,又码上了筷子:“客官,你的水盆羊肉好了,小店是免费加汤的,加羊肉另算钱。”

  张伟看了一下人满为患的小店,开口问道:“掌柜的生意这么好,我看你都快忙不过来了,为啥不请两个伙计来帮忙呢?”

  店主:“瞧客官说的,老汉我是那舍不得钱的人吗,有两个伙计,都去跑外送去了,误了客官的时间请多担待,店里忙,就不陪客官多聊了,客官慢用。”

  说罢,店主又跑去柜台那边去忙了。外送可以理解为唐朝的外卖,基本都是事先派人来于店主知会一声需要的数量和时间,店家做好后再派人送去,这一点在宋朝时最为常见,当时的汴梁,从吃食到用品,所有的店铺都有这种服务,甚至通宵开设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xbyj.cc。剑仙不用剑手机版:https://m.jxbyj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