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章 驿站_不见长安
剑仙不用剑 > 不见长安 > 第81章 驿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1章 驿站

  张伟才下马车,就发现已经有安排好的婢女在马车旁等候了。

  婢女:“张公子请随我来,给您安排的房间在这边。”

  张伟拱手道谢:“多谢。”

  卢若则若有所思的看着一袭白衣,眉目清秀颇有少年感的张伟,猛然间他跟想到什么似的,目光在长公主和张伟之间来回切换了数次后,脸上露出了一个了然又带有几分猥琐的笑容。

  卢若随即把刘三拽到了一边:“三儿,你去给我办件事。”

  刘三:“爷,您尽管吩咐,小的一定给您办的漂漂亮亮的。”

  卢若凑在刘三耳边将事情说了,然后就看到了刘三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,连看自己的眼神都有些古怪了。

  卢若:“怎么,这事很难办吗?”

  刘三:“不是,爷,您怎么突然好起这口来了?”

  “什么好起这口来了?”卢若先是疑惑,随后便反应了过来,刘三这小子误会他的意思了,不过他也懒得解释,一般这时候,他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。

  卢若抬手一个大耳刮子扇在了刘三的脸上,直把刘三打的一个踉跄:“要你办就去办,哪tm那么多废话,今天晚上就给我把人准备好,不然剐了你的皮!”

  刘三捂着脸,不住的鞠躬道歉:“老爷息怒,小的这就去办,这就去办。”

  张伟对此自然是一无所知,他此刻正在感慨渑池县驿站的规模,身为一个只从电视剧和书本上看到过驿站二字的现代人,张伟发现自己还是小瞧了古人。

  在张伟的主观印象中,驿站,就是用来给官府递送信件,供出行的官员落脚歇息的地方,然而实际上远不止如此。

  按照《唐六典》的记载:凡三十里一驿,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。二百六十所水驿,一千二百九十所陆驿,八十六所水陆相兼。若地势险阻及须依水草,不必三十里,每驿皆置驿长一人。

  当然,这里记载的是开元盛世年间的数字,各个时期并不一致,但由此也已经可以看出隋唐时期驿站系统的发达。并且据记载,驿站分为六等,最高等有马七十五匹,最低等有马八匹;水驿分为四等,最高等有船四只,最低等有船两只。

  比如渑池县的驿站,因为正好位于长安到洛阳陆路的必经之路上,来往官吏众多,所以占地面积颇为广阔,设施也非常齐全,不仅有楼、厅、库、厩、厨房、佛堂,内部甚至还有池塘园林,可同时供数百人住宿。

  《太平广记》里就曾记载过一个故事,江西有一个驿站的驿长,向刺史报告,说驿站经过他的打理,如今变得非常好,特地邀请刺史前去视察观看。

  刺史到后,见第一个房子是酒库,里面放满了好酒,并且酒库外还挂着神像,刺史便问道,这是哪个神啊?驿长回答说,杜康。

  第二个房子是放茶叶的仓库,也挂着神像,刺史又问,驿长答陆羽。刺史很高兴,又走到下一间房子,这里是放咸菜的仓库,同样挂着神像,问是什么神,驿长回答,蔡邕也。刺史大笑道,“君误矣”。

  要知道,这可是江西,还是唐朝时的江西,那时候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可都还在北方,由此也可以看出,隋唐时期驿站规模之大。

  不仅如此,驿站内还分为驿站和附属的馆驿两个部分,驿站主要是供官员们使用的,而馆驿则是给官员的亲眷、随从居住的,当然,得交钱!

  没错,按道理来说,官员住驿站是不花钱的,可是官员的亲眷、随从并没有使用驿站的权力,得额外花钱住馆驿。

  本驿站房间有限,来往的官员这么多,能给大人您腾出一间房来已实属不易,哪还有大人您随从的位置,大人您要不想花钱的话,请让您的随从出门左转,外面的大街随便睡。

  当然,以上情况视官员品级而定,高品阶的官员和太监可以无视这一规则。至于长公主这种人物,在她的车驾抵达驿站前,驿站就已经完成了清场。

  请注意,有重要人物即将抵达本驿站,请五品以下的官员收拾好随身物品,麻溜地滚蛋,自行去外面的旅舍居住,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官员,请在我们驿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移步馆驿,给你的出行带来不便,本驿站深感抱歉,若有不满,可到兵部投诉,谢谢。

 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官府的白嫖,因为官府并不出人出钱管理和维护驿站。唐朝前期,驿站都是由附近老百姓当中的富户来担任驿长,要自掏腰包来维持驿站的运转,直到唐代宗以后,驿长才改为官吏来出任。

  但这并不代表着老百姓解脱了,相反,因为驿站需要人维护,需要人干活,所以驿站周围的老百姓必须以服徭役的方式给驿站干活,既然是服徭役,自然就不用发工资,到后来,以至于凡是有驿站的地方,周围的老百姓就不得安宁。

  当然,上面掌权的统治者也不是傻子,知道这样做,肯定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,所以最开始便有规定,驿站并不是你想用便能用的,哪怕你是官员也不行,必须是执行皇命,传达命令的使者才能使用。

  使用驿站,还要有门下省发放的铜符,用完了之后,必须归还。后来稍微放宽了些,官员也可以使用,这时候用的就是门下省用纸做的劵符,用完后一样要归还。

  《唐六典》里面就有记载,凡是使用驿站的,必须在多少天以内到达,每个驿站逗留的时间不得超过三日,为的就是防止官员在路上游山玩水,赖在驿站里白吃白喝,甚至还规定了随身行李的重量,避免浪费驿站马匹的畜力。

  不过馆驿就没这么麻烦,官员的亲眷、随从,还有上京科举的考生都可以使用,当然,还是那句话,得交钱。

 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安史之乱,安史之乱后,唐朝驿站的管理就彻底乱了套了,不仅缺钱的唐朝中央在卖劵符,各地的藩镇和节度使还自行发放转牒(实际也卖了不少),甚至后来还出现了只能用来吃饭,不能住宿的食牒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xbyj.cc。剑仙不用剑手机版:https://m.jxbyj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