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 朝议_不见长安
剑仙不用剑 > 不见长安 > 第118章 朝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8章 朝议

  杨开隆:“诸位爱卿,今日可有本上奏?”

  底下的官员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说话,您这都主动加班开朝会了,不就是因为老天不下雨的事吗,这事说到底和他们这些当官的没关系,他们又何必多言,万一说错了话,指不定还要受罚呢。

  许是场面寂静的有些尴尬,韦信缓缓起身,趋步出席说道:“禀陛下,臣司徒韦信,有本启奏。”

  杨开隆:“准奏。”

  韦信举着芴板说道:“臣以为,太史令昨日奏请祭天之事,尚有不妥。”

  杨开隆闻言眼睛一亮,面上却还是保持着矜持:“有何不妥之处,韦卿只管道来。”

  韦信:“据臣所知,关中虽然数月未雨,但对百姓的生活影响并不严重,依靠去年建成的驰道和运河,预估一年可运送四百万石粮食进入关中,足以维持关中所需,哪怕时事艰难,宫中带头节俭表率即可,何必劳民伤财行祭天之事?”

  杨开隆脸上露出一个微笑,正要开口,却见户部尚书(户部长官,正三品)拓跋贵起身出席说道:“禀陛下,司徒大人所言,一年运送四百万石粮食进入关中之事,完全不符实情。”

  杨开隆的笑容尬在了脸上,但很快便恢复了正常:“因何不符实情?”

  拓跋贵瞥了脸色发黑的韦信一眼,冷笑了一声说道:“禀陛下,据户部统计,去年因兴修驰道运河,洛口仓额外多拨出了一百四十万石粮草,加上运送到长安,投放入市场平准粮价的一百万石粮食,洛口仓已无多少余粮,而去年各郡的秋粮还未送抵洛口仓入库,远远无法保证司徒大人所言的四百万石粮草。”

  又是这个拓跋贵,韦信死死的攥紧了手中的芴板,心中恼怒不已,想当初他任尚书令监管六部时,身为户部尚书的拓跋贵就总是和他唱反调,如今他调离尚书省后,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了,竟敢直接当朝驳斥于他。

  韦信:“粮草不足,从各地调拨便是,你户部下辖的仓部司不就是干这个事的吗,还是各地仓储内的粮食连四百万石都凑不出来了?”

  “韦大人放心,各地仓储粮食充足,饿不死你。”拓跋贵怼了韦信一句,随后对杨开隆说道:“禀陛下,据户部统计的数据,河南之地产出的粮食,根本无法供应整个关中,若是关中歉收,则必须得从河北河东两地调拨粮食,如此一来,就需要建造新的粮船,并调派民夫协助运粮,而去年新修的驰道,各处转运节点的畜力和人手皆未配置完全,这些都是支出不说,还会给河北河东两地百姓增加额外的负担。”

  韦信:“百姓每年都需要服徭役,让他们来协助运粮会有什么额外的负担,缺少畜力人手,向民间征召便是,缺船,你户部不会找工部造吗?”

  “还造船?”拓跋贵闻言大怒,直接指着韦信说道:“你们尚书省,去年就打着我户部的名义,找工部下属的水部司造了三十艘大船,说是给去年广运潭工程运送大料(木料)所用,今年我去水部司的船局找他们要船,就给了我十艘船,我倒想问你,还有二十艘船都去哪里了?”

  韦信皱起了眉头,疑惑的看向了自己曾经的下属尚书右丞高发,高发起身出席说道:“禀陛下,尚书省去年督造的三十艘大船,其中十艘归还水部司船局,交割与户部,有十艘被少府监借调,用以从江淮为宫里运送绸缎,另有十艘在运送大料时翻船损毁了,这点尚书省去年已经第一时间向宫里奏报了。”

  听到高发的话,户部众人心底皆是一声冷笑,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巧的事,还翻船沉毁,我户部每年在全国各地调拨粮草、物资,什么大江大河没见过,也从未一口气翻过十艘,这帮王八蛋根本就是没造!

  拓跋贵根本不理高发,直接转身去看吏部尚书武成保,韦信调走后,尚书令的位置便暂时空置了下来,吏部尚书武成保兼着尚书左仆射的官职,目前尚书省他在代管,拓跋贵得看看这家伙站在哪边。

  武成保瞥了高发一眼,随后不慌不忙的说道:“高左丞,这是朝会,本就是让大家议事的地方,我们尚书省不能像以前一样,连话都不让人说。”

  说到这,武成保还补充了一句:“大家有问题,有误会,解释清楚便是了,不要扯到什么宫里。”

  拓跋贵知道,武成保这是在提醒他,造船的事,背后有皇宫里的宦官参与,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与对方抬杠,得罪宦官还是小事,要是真被人上了称,查出些不该查的东西,就麻烦了。

  见此,拓跋贵又开始了自己最擅长的表演,那就是耍无赖:“没钱,每年的预算就那么多,我一个铜子都不会多掏,以现有的船只,户部无法保证一年四百万石粮草的调运,司徒大人你说怎么办吧?”

  拓跋贵这副嘴脸一出,莫说韦信,其他官员也都是恨的牙痒痒,因为这副嘴脸他们见过太多次了,拓跋贵就是个三分钱买烧饼看厚薄的小气鬼,巴不得国库永远只进不出,多花他户部一文钱都像要了他的命一样,往日找他申报预算可没少受刁难。

  这个时候,御史崔器站了出来:“禀陛下,臣认为,司徒大人所说的四百万石粮草,是指朝廷全力运输下,可以送抵关中的粮食,先且不说关中今年会不会歉收,就算歉收,也远远不需要四百万石这么多,往年都是运一百万石,今年有了新运河和驰道,运输也会方便许多,以户部的运力,补充不足因该绰绰有余。”

  说到这,崔器又转身对着拓跋贵说道:“我需要提醒拓跋大人的是,关中的粮食只是出现缺口,而不是饿殍遍地,民不聊生。”

  “哼。”拓跋贵冷哼了一声,没有说话。

  见状,龙椅上的杨开隆拍了拍手说道:“既然如此,那便由户部负责调拨粮食,以弥补关中可能出现的粮食缺口,祭天求雨之事,过于劳民伤财,莫要再提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xbyj.cc。剑仙不用剑手机版:https://m.jxbyj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